党建工作

学习园地

【身边榜样】 师德标兵-宋红莲副教授先进事迹

作者:   时间:2024-03-12   点击数:

宋红莲,女,汉族,九三学社。2018年入职,凝聚态物理专业,理学博士,副教授。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,主讲《原子物理学》《光学》《近代物理实验》《普通物理实验》《半导体物理》《大学物理》等9门课程,研究方向为粒子与固体相互作用及材料辐照效应研究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、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一项、校级科研项目一项和校级教研教改项目两项,发表SCI论文20余篇,教研教改论文2篇。

获得的荣誉及奖励:

1.2023年评为绵阳师范学院师德标兵

2.2022-2023年度评为绵阳师范学院“优秀教师”

3.2023年评为绵阳师范学院师德标兵

4.第十六届绵阳师范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

5.2023年数理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

6.第三届绵阳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级及以下组三等奖

7.2022年春季数理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

8.第二届绵阳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级及以下组三等奖

9.指导学生参加物理知识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人,省级特等奖1人

10.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三项

以青春之名,谱育人乐章

时光如流水,匆匆不复返,蓦然回首,自博士毕业,踏入教师行业已六个年头。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,教育战线上的平凡一员。很荣幸能够被评为第八届师德标兵,感谢学校领导对我工作成绩的认可,感谢同事对我热情地帮助与鼓励,感谢同学们给我的温暖与爱。

吾辈之青春,恰逢中华之盛世。作为青年,愿以吾辈之青春,捍卫这盛世之中华,作为教师,愿以吾辈之青春,谱育人之乐章。愿将个人之青春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,为国育人,为党育人。

青年—初心、理想

孟子曰:“君子有三乐,父母俱兄弟无故,此一乐也;仰不愧于天,俯不愧于人,此二乐也;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此三乐也。”于我而言,六年前走上育人之路,无疑是幸运而快乐的。

犹记得上大学的时候,老师们在那三尺见方的“领土上”尽情畅谈,引经据典,博古论今,滔滔不绝,令人叹服!那也许就是我对教育的初心和景仰吧。当理想照进现实,我想说:“老师,后来我也成了你。”现在也有一群孩子,我快乐着他们的快乐,幸福着他们的幸福。

成师—热血奋斗、守德奉献

我深知没有厚重的业务功底、没有全面的知识结构、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,就无法胜任大学老师这份工作,而教学中清晰透彻的思路、耐人寻味的启发、深入浅出的讲解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,都源于不断地学习和刻苦的训练。为此,我坚持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教案,为了提高课堂效率,字字提炼,句句斟酌。在讲课时充满激情,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努力提高授课的生动性、趣味性和实用性,通过对学生进行合作、探究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,课堂气氛活跃,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,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翁,变“要我学”为“我要学”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同时,我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教学比赛,先后获得多个奖项及优秀教师荣誉称号,(2022年春季数理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一等奖、第二届、第三届绵阳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、2023年数理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一等奖、第十六届绵阳师范学院青教赛二等奖及2023年优秀教师荣誉称号),指导学生国家级及省级教学竞赛2项(分别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和省级特等奖)。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授课水平,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“2022年秋新时代中西部高校教师融合式教学公益进修”项目《半导体物理》课程的学习并通过考核,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学培训(8次)及各项教研活动,发表教研教改论文2篇,主持校级教研教改项目2项,参研教研教改项目4项。每一个小小的荣誉和收获,莫不如明灭的烟火,见证着我一步步深浅不一的脚印,点缀着我跋山涉水的漫长征路,我成了那个更好的我。说辛苦是真的,说快乐也是真的,说幸福更是真的。

师者,以德而耕,收货山河。就是这样的信念,支撑我不断探索,不断创新。让我的每一天都那么的与众不同,每一次收获新知的时刻,都是那么的闪闪发光。学生们成长路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?是爱心、是尊重、是真诚、是耐心、是责任心,让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被重视感,尊重他们的选择,尊重他们的爱好,尊重让他们拥有独立的人格。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,因材施教,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栽培他们,用爱心去感化他们,因此在课下我又多了一个称号:宋姐姐。犹记得在教授《光学》这门专业课时,班里有两名同学中学完全没有接触过这门课,学起来犹如天书一般,了解到这个情况后,每次下课后与这两名同学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,有时同学们也会围成一团热烈讨论,直至他们茅塞顿开方才散去,同时我会通过多渠道、多形式、多激励的办法做好他们的知识转化工作。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这两位同学期末取得了优异的成绩,其中的一位同学今年报考了光学专业的研究生,期待该同学顺利上岸。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教育之本,在于教师。我觉得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,在这条路上,有你有我也有他,“路漫漫其修远兮”,我辈自当“上下而求索”。

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。如果说德为师之魂,那么才就是师之本。我始终牢记“没有科研的教学不是高质量的教学”这句话,因此,在努力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,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,在授课的过程中,通过适时地加入科研应用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研向往。目前,共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、省级科研项目1项及校级科研项目1项,发表SCI论文20余篇,以第一指导教师的身份指导省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3项,校级创新训练项目5项,发表论文1篇。师为生范,老师勤于学习探索,学生自然也会以老师为榜样,树立起良好的学风。

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,也使我与学生的沟通和引导更加得心应手。犹记得2022年新冠刚放开时,19级的一名同学因为得了新冠想放弃准备已久的研究生初试,得知此事后,我与他取得了一次长时间的视频通话,在理解与认同的基础上,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,劝导他完成研究生初试。星光不负赶路人,2023年9月,他如愿以偿地进入理想高校继续深造。当学生把一个个胜利的喜悦与我分享时,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,浩浩荡荡,看到学生的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,我更加庆幸自己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。自2020年开始讲授专业课至今,已辅导十余名学生顺利考上研究生。

在绵阳师范学院这个广阔的舞台上,寻梦而行,一路追光,不驰于空想,不鹭于虚声,在担当中历练沉淀,在激流中乘风破浪,在披荆斩棘中成长,薪火相传,接续前行,让吾辈之青春不负新时代的中国教育,让吾辈之青春无悔于这个伟大的盛世。

绵阳师范学院数理学院 版权所有

地址: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笃行楼  邮编:621000